时间:2023-09-21
来源:亳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阅读:0次
字体:[] [] []
近日,亳州市政协举办委员讲堂,邀请市政协常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李丰就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进行主题讲座。
李丰同志围绕历史背景、现状问题、创新实践、工作展望等四大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首先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保护工作、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法制进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内容、全国全省保护资源分布情况、亳州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亳州特色历史价值梳理挖掘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在现状问题中通过分析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保护内容碎片化、保护方法不科学、活化利用不充分、监督管理存短板等问题,详细审视梳理我市目前存在的保护利用理念和展示手段不足、建筑风貌控制不足、建筑高度控制不佳、历史街巷管理治理不足等相关问题。
李丰同志还介绍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相关内容及成效做法,一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我市坚持“市县一体化”,统筹推进名城保护,建立了全域覆盖、全面管控、全程管理的多级管理机制,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17家成员单位协作,各县区名城保护机构及街区管委会共同发力的保护体系。二是保护制度日臻完善,通过高位推动、统筹保护;多级联动、协同保护;建章立制、规范保护;考核评估、促进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颁布实施了《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了《亳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为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先后修缮、编制了7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主导编制了《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皖北片区)》。三是保护对象逐年扩充,自2021年至今,新增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省级传统村落1处,持续新增公布历史建筑110处,现有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街区3片,传统村落4个,历史建筑134处,并已全面开展了历史地段普查工作,先后在市域范围内287处潜在线索中进行梳理摸排,探寻城市文脉,梳理城市记忆。四是保护理念与时俱进,通过科技赋能、制定标准、保护修缮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亳州建筑特征,完成了《亳州传统建筑特征研究》,发布《历史建筑保养维护规范》,坚持“原真性保护、功能性提升”的原则,关注名城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名城人文魅力的展示,全面修缮了原亳县白求恩医院及原面粉厂6栋厂房历史建筑。五是工作保障日趋完善,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达153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为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业化水平,我市在全省率先聘请10位经验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顾问,深入开展研究论证,精准把脉亳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传承。
李丰同志结合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要求,通过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核心任务、强化工作保障三方面进行了工作展望,要求守护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招牌,采取多举措全方位工作保障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调我们应该禁止大拆大建,采用“绣花功夫”进行保护传承,从“拆改留”向“留改拆”转变,从“分散保护”向“协同保护”转变,从“冻结保护”向“保用结合”转变。不但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地段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也要同步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
本次政协讲座全面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为我市名城保护工作的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介作用,从而进一步凝聚保护共识、加大保护力度,引导各界力量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来。